大飞机国产化率60%左右,C919是一场输不起的“战役”。
据中国商飞消息,5月14日6时52分,编号为B-001J的C919飞机从浦东机场4号跑道起飞,并于9时54分安全着陆,标志着中国商飞即将交付首架用户的首架C919飞机成功完成首飞试验。
腾讯邀请安信证券军工首席分析师张分析背后的含义,解读万亿美元的飞机产业链。
C919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和硬技术,是真正的国产飞机。作为160座级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,其研制过程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,最大航程超过5500公里,性能与国际新一代主流单通道客机相当。
张认为,C919正式投入国内外民航市场后,中国商飞C919将打破欧洲空客(A320系列)和美国波音(737系列)在相关市场的垄断,有望形成“三足鼎立”的市场格局。
从2017年5月5日国产C919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冲上云霄完成首飞,到2021年3月1日C919飞机全球首架采购合同正式签署,再到如今首架预交付C919首飞试验圆满完成。
“大家能真切感受到,国产大飞机离我们越来越近,正式交付航空公司指日可待。”据张分析,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发是一个国家经济、工业、科技等综合实力的重要集中体现。这一项目的实现,对增强我国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。首架交付前飞机的首飞是中国制造和民航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。
腾讯新闻:能否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一下国产大飞机的价值?背后的市场有多大?能给中国带来什么?
张:2021年6月,我们团队发布了大飞机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,对国产大飞机的背景、基本情况、对标项目、研制生产环节、公司进行了详细梳理。后续将进一步聚焦细分领域(上游、中游、下游)和核心系统(动力、航电、机电等。)进行长期跟踪和深入挖掘。
根据COMAC 2020年至2039年的年度市场预测报告,未来二十年全球喷气式飞机市场的空间交付价值约为5.9万亿美元,目前单通道飞机约占70%,预计期末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将超过40%。以国产C919为例,我们预计到2039年其交付价值将超过万亿美元。预计随着国产大飞机的批量交付和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,这一“中国品牌”和“万亿市场”将有效带动全产业链的中国配套供应商做强做大,走向世界。
腾讯: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,C919的单价是9900万美元。你觉得这个定价怎么样?
张:根据东航最近的公告,C919计划采购目录的单价是9900万美元,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。可以说是综合考虑下做出的有竞争力的定价。据了解,C919 9900万美元的价格接近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MAX的价格区间,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,这将在规模效应后进一步显现。作为后起之秀,国产大飞机C919与传统的空客A320、波音737相比,在新技术、新理念、新材料方面更为先进。此外,大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的载体,不仅强调安全性,还注重舒适性。在基本定价的基础上,还可以满足航空公司在客舱设施方面的定制需求,以增加附加值。
腾讯: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化程度如何?还有哪些短板需要逐步补齐?
张:到目前为止,我国大飞机的国产化率在60%左右。C919飞机结构件供应商和主发动机总成是国内企业,而核心系统供应商主要是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。不可否认,C919飞机核心系统国产化亟待解决,这是一场输不起的“战役”。需要逐步补齐的具体短板有飞机动力系统、航电系统、飞控系统、液压系统、燃油系统、辅助动力系统、环控系统等。其中,“卡脖子”的商用飞机发动机是业界和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。
腾讯:从二级市场投资来看,大飞机产业链值得投资吗?哪些环节和类型的公司最有投资价值?
张:国产大飞机离我们越来越近,大飞机撬动的巨大市场也接踵而至。我们认为二级市场对“大飞机”的关注也有望从主题投资逐渐转变为主线投资。随着ARJ21-700飞机和C919的批量交付即将投入民航运营,在国家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的要求下,预计国产大飞机的交付数量和国产化率将稳步提升,产业链上的大部分环节和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大飞机的批量交付,如各种机体结构件和备件供应商、飞机国产化系统供应商、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等。
再者,在飞机零部件和核心系统国产化率提高的大趋势下,可以分两个阶段、两步来把握国产大飞机的各个环节和公司的投资价值。第一步,关注2027年建军一百周年前后的上游金属材料、中游结构件加工、下游主机组装等环节和公司;二是十五中期以来,关注核心系统中国产替代产品的快速增加,如国产商用发动机、机电系统、飞控系统、复合材料等环节和公司。
腾讯新闻:军工板块最近表现亮眼。你对军事部门的最新看法是什么?
张:军工短期确实表现不错,尤其是在底部,阶段性上涨领涨全市场,关注度比一季度明显提升。亮眼的阶段表现,主要是前期超跌环境下,下季报提振信心后的健康表现。据安信军工统计,Q1军工2022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在全市较高,排名第八;但1-4月行业指数的超跌,与军工基本面的高景气度大相径庭。今年迄今,军工指数仍处于跌幅榜前列。
2022年国防预算继续稳步增加,时隔两年重回“7%时代”。在“重在备战”的大背景下,我们认为军工行业全年确定性较高,也是受短期疫情反复影响较小的行业。基于对下半年的预测和一季报中的中长期投资机会,我们建议选择能够持续反映自身成长性、确认行业景气度、估值与业绩增长相匹配的优质标的;重点关注航空装备、航天装备、军事信息化、军用新材料;同时关注科技创新板中具有科技属性的军工公司,关注国企三年改革结束当年国有军工企业的投资机会。